前几篇文章我们重点讨论了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批件申请,但进口化妆品中占比更高的其实是“非特殊用途化妆品”——比如普通的保湿乳液、洁面泡沫、洗发水等,它们不宣称特殊功效(如美白、防晒),监管相对宽松股票十大杠杆公司,采用“备案制”而非“审批制”。但这是否意味着清关更简单?其实不然!今天我们就聊聊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流程和清关注意事项,帮你避开“备案制下的隐藏坑”。
一、什么是非特殊用途化妆品?备案制和审批制有什么区别?
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除“美白、防晒、染发、烫发、祛斑、防脱发、育发(防脱发)、脱毛、美乳、健美、除臭”之外的化妆品(根据最新法规调整)。这类产品通常只做基础护理(如清洁、保湿、控油),不涉及强功效宣称,因此国家采用“备案管理”——进口商无需像特殊用途化妆品那样提前申请批件,但需要在产品进口前完成“备案”,取得“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电子信息凭证”(简称“备案凭证”)。
关键区别:
展开剩余76% 特殊用途化妆品:必须先拿到药监局批件(审批制,严格审查安全性和功效数据); 非特殊用途化妆品:先进口后备案(备案制,主要核查标签和基础安全信息),但首次进口前仍需完成“备案凭证”申请(否则可能影响清关效率)。二、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流程分几步?
虽然是非审批制,但备案仍是清关前的必要步骤。整体流程可分为3个阶段:
阶段1:资料准备(耗时1-2周)
需提交以下文件:产品配方(成分及比例)、原包装及中文标签样张、生产工艺简述、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、产品检验报告(由海外实验室出具,证明微生物、重金属等基础指标合格)、进口商/经销商的资质证明(营业执照、进出口权等)。
阶段2:提交备案申请(线上操作)
通过国家药监局“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服务平台”提交资料(需用进口商账号登录)。系统会自动生成备案编号,但此时仅为“受理”状态,后续还需审核。
阶段3:审核与凭证获取(耗时5-10个工作日)
药监局会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形式审查(主要看标签是否合规、配方是否完整),若无问题会在系统中生成“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电子信息凭证”(电子版)。进口商需打印该凭证,在报关时随其他单证一起提交。
注意:如果是首次进口的品类或新配方,海关可能要求现场核对备案信息,因此建议提前将备案凭证与报关单关联。
三、备案制下清关的常见误区
误区1:“备案可以等到货物到港再办”。错误! 虽然备案不需要提前很久(一般5-10个工作日出结果),但如果到港后才发现未备案,海关可能要求补充资料,导致清关延迟(尤其是首次进口的产品)。建议在货物发运前完成备案,至少确保备案申请已提交并进入审核阶段。
误区2:“备案凭证随便打印就行,不需要核对信息”。错误! 备案凭证上会显示产品名称、备案编号、进口商信息等,必须与报关单上的内容完全一致(比如产品名称中的“保湿乳”不能写成“保湿霜”,否则海关会认为信息不匹配)。
误区3:“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不需要中文标签”。错误! 无论是特殊还是非特殊用途化妆品,都必须加贴符合中国法规的中文标签(包含成分表、生产日期、进口商信息等),备案只是核查标签合规性的前置步骤之一。
四、备案制下的清关优势与注意事项
相比特殊用途化妆品,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清关流程更灵活——备案可以在货物到港前完成,也可以在到港后补充(但首次进口建议提前办)。但需注意:
标签仍是重点: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中文标签同样要标注成分表(按含量降序)、净含量、生产日期/保质期、原产国、进口商信息等,且不能出现绝对化用语(如“最温和”“绝对安全”)。 检验检疫可能抽检:虽然备案制简化了流程,但海关仍可能对产品进行现场查验(比如核对标签与备案信息是否一致、检查包装完整性),因此货物到港后需预留2-3个工作日的查验时间。 备案有效期:备案凭证长期有效,但如果产品配方、标签或进口商信息变更,需重新备案。总结
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“备案制”看似比审批制宽松,但细节要求一点不少——从资料准备到标签合规,再到备案凭证与报关信息的匹配,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清关效率。建议进口商在采购前确认产品是否属于非特殊用途类别(可参考药监局发布的《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》),并提前完成备案申请,避免到港后手忙脚乱。有需要的老板请联系13728807842黄小姐
发布于:广东省粤有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